<dd id="9kyqr"></dd>

    <rp id="9kyqr"></rp>
  •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法院動態
    河北陽原法院:“三端共治”守護家園安好
    分享到:
      發布時間:2023-11-11 20:37:03 打印 字號: | |

    河北省陽原縣,位于華夏民族的發祥地——桑干河流域。在這里,泥河灣遺址群散發著古老而神奇的色彩,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醇厚民風沿襲至今。


    近年來,陽原縣人民法院聚焦能動司法,堅持源頭預防“抓前端”、非訴挺前“疏中端”、實質解紛“治末端”的“三端共治”司法理念,暢通“多層級”糾紛解決渠道,形成分層遞進的糾紛化解模式,實現矛盾糾紛早預防、早發現、早化解,成功入選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在這片歲月沉淀的黃土地上,人民法院如何用心、用情、用法守護百姓的平安和樂?記者走進陽原,探訪當地法院在訴源、案源、訪源“三源共治”理念指導下,構建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三端共治”解紛工作法。


    “止于未發”,調解向前延伸筑牢矛盾糾紛前端防線


    “張法官,青苗補償款到底該給誰?您快幫忙捋一捋?!?/span>


    不久前,陽原縣高墻鄉黑巖村村書記沈海軍在“糾紛隱患排查群”向陽原法院化稍營人民法庭庭長張春瑞求助。


    陽原全縣14個鄉鎮均組建“糾紛隱患排查群”,由政法委員牽頭,涵蓋法庭庭長、派出所所長、各村村干部,一旦有村子發生苗頭性、傾向性糾紛隱患,立即在群中交流反饋,法官就相關法律問題及時予以指導,消解隱患于萌芽。


    張春瑞迅速了解到糾紛的來龍去脈:黑巖村有幾個農戶,常年在外打工,土地都流轉給本村村民劉某,現因流轉土地被征用,發放的青苗補償款該給土地承包戶,還是土地經營戶?村民們意見不一、爭執不休。


    針對村民們遇到的問題,張春瑞從法律角度出發,在群里一一進行解答。第二天,張春瑞來到村里,和村干部一起為村民講解法律規定。最終,青苗補償款順利發放,村民們心服口服,相關問題沒有發生一起訴訟。


    時間跨度長、調解難度大,是農村地區相鄰關系、土地糾紛的主要特點。陽原法院在縣域公眾號開辟“法官說法”專欄,對多發性、類型化糾紛以案釋法。進村入戶調解婚姻家事糾紛,引導群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從源頭減少訴訟。

    農忙時,到田間地頭調解,到村委會巡回審判;趕集日,將庭開到集市,“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節假日,到農戶家中說法,最大限度擴展普法范圍。針對有代表性的案件,陽原法院向鄉鎮發出“涉及工程承包時應簽訂詳盡明晰的權利義務”司法建議后,此類案件未再發生。


    2023年,該院法官在各鄉鎮的“糾紛隱患排查群”中累計接受法律咨詢714次,指導村委會調解糾紛182起,使151起糾紛止于萌芽。截至目前,陽原法院新收一審民事案件同比下降10.46%,全縣萬人成訟率呈明顯下降態勢。


    “訴訟是化解矛盾糾紛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更不宜成為第一手段?!北本煼洞髮W社會學院黨委書記兼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副院長趙秋雁教授表示,人民法院定分止爭職能從傳統的開庭審判向糾紛源頭和解紛前端延伸,有利于發揮司法在社會治理中的參與、推動、規范、保障作用。


    趙秋雁認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就是要積極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化解,既要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也要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更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


    “止于未訴”,“家門口”司法服務夯實解紛中端


    2023年的夏天,15歲的女孩李某決定反抗她的父親。


    中考結束后,陽原縣揣骨疃鎮某村女孩李某發現,父親藏起了她的身份證和戶口本,不讓她去省城讀書,還聲稱出縣讀書就不承擔她的學費和生活費。


    李某想起訴父親,但一個身處離異家庭、尚無收入的青少年應如何主張訴求?她想到了法院在村委會張貼的“碼上辦”二維碼。


    陽原法院揣骨疃人民法庭書記員高培基是法院轄區“矛盾糾紛化解網”的幫辦員,收到信息后,他立即指導李某登錄“冀時調”平臺,并委派縣婦聯執行委員、婚調室調解員安方芳協助調解。調解人員共同上門對李某父母耐心勸導、釋法明理,最終,父親同意李某出縣讀書,母親也表示愿意承擔一半費用。9月,李某終于走出大山,就讀自己心儀的學校。


    一枚小小的二維碼,成為了一個女孩開啟嶄新人生的關鍵一步。


    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冀時調”,陽原法院特邀22名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員及2名退休法官、3名律師、28名人民調解員入駐,實現糾紛線上受理、分流、調解、跟蹤、反饋一站式運行,群眾足不出戶即可實現矛盾糾紛云化解。


    “基層法治工作隊伍只有及時發現矛盾源頭、回應群眾訴求,綜合運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等治理方式,才能實現‘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這一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治理目標?!闭憬髮W光華法學院院長胡銘表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要以基層司法工作的開展為切入點,遵循辦案、監督、服務“三位一體”的基層司法邏輯,在訴訟、司法調解、涉訴信訪、司法救助等活動中保障基層群眾有序參與。要拓展“互聯網+”訴訟服務,依托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與基層治理平臺,結合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探索基層司法指導和幫助基層黨組織、基層自治組織、基層調解組織的方式和機制,提升訴源治理效果。

    自2022年以來,陽原法院委派調解糾紛3371起,占訴前調解糾紛總數的94%。在此基礎上,該院于今年4月推出“碼上辦”便民司法服務舉措,各基層法庭設置“幫辦員”,群眾掃碼即可對接,幫辦員全流程引導群眾進行登記、選擇專業調解人員予以調解。


    “幫辦員”“碼上辦”等便民舉措,是陽原法院實施30余年的“三不到庭全到家”服務的延伸。


    陽原縣地處張家口山區,轄區群眾尤其是老年人、殘疾人打官司極為不便。自1992年起,陽原法院從縣域最東端的化稍營法庭開始,全面推行“三不到庭全到家”——殘疾人可以不到庭,70歲以上行走不便的老人可以不到庭,沒有交通工具處于偏遠山區的當事人可以不到庭,法官到當事人家登門入戶辦案。這項做法惠及陽原縣近3000名當事人。


    法庭把職能延伸到了群眾家門口,也把調解的理念和習慣滲透到邊遠村莊群眾中,促使大量糾紛化解在訴前。


    “法院的便民訴訟舉措,有效暢通群眾訴求反饋渠道,真正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應,符合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标栐h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東評價。


    “止于未衍”,“一竿子”到底解決當事人急難愁盼


    今年夏天,一家溫泉城向陽原法院緊急求助。一個已經調解成功的案件又起了爭端。


    3個月前, 廣東一家設備公司曾向法院提起訴訟,向這家溫泉城追償設備款。經法院調解,雙方達成協議,溫泉城分三期向設備公司支付所欠款項,設備公司收到第一期款項后為溫泉城免費維修設備。


    然而,正值暑期這個溫泉城消費的黃金時節,設備再次出現故障,設備公司卻以路途遙遠、工人維修成本太高為由,不愿再次免費維修。溫泉城一方心急火燎致電承辦法官。


    承辦法官李貴新當即聯系設備公司,以線上線下等方式反復協調。最終,設備公司聯系就近的維修工人操作,免費予以網絡維修指導。兩天后,溫泉城重新恢復運營。


    “案結”后,“事要了”。對案件“再送一程,跟進一步”是陽原法院法官的辦案原則。

    為切實定分止爭,陽原法院在內部考核中,將自動履行率作為考核內容,能在訴中解決的問題,絕不后延至執行,“一竿子”解決當事人的急難愁盼。案件判決或調解后,啟動判后主動回訪工作機制,通過判后釋法、釋疑,提升案件服判息訴,督促負有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按期履行義務,實現矛盾徹底化解,做到案結事了人和。


    對爭議較大的案件,陽原法院為當事人提供訴訟風險分析、訴訟結果預判、調解建議等,引導當事人對案件形成理性預期,盡力促使當事人握手言和,實現定分止爭。今年以來,陽原法院案件調撤率達68%。


    同時,推行“立保調一體”,是陽原法院做優審執銜接的有效嘗試。從立案開始,引導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速裁團隊“立審執一體”,破解因流程分割而產生的“就案辦案、程序空轉”等問題,用“一個流程”整體化、系統化、實質性解決“一起案件”,有效減輕群眾訴累,切實提升執行質效。


    “陽原法院在每一個司法環節都把案結事了、服判息訴的功課做到極致,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相信人民法院在今后工作中必定會為基層社會治理作出更大貢獻?!标栐h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建斌說。

     

    來源:人民法院報 ?
    責任編輯: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