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14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辦全國大法官研討班,結合主題教育,圍繞做實“公正與效率”主題,從審判理念、審判機制、審判體系、審判管理四個方面謀劃了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河北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土地。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充滿深情、寄予厚望,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10次到河北考察調研,特別是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時深情地指出,“河北是我工作過的地方,我對這里充滿感情,把這里建設好是我的心愿”,并要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河北法院將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全國大法官研討班要求,聚焦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從源頭上減少訴的形成、案的衍生、訪的產生,扎實推進訴源、案源、訪源“三源共治”,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傾力把河北法院建設成為新時代現代化人民法院的省域范例。
一、堅持政治與法治相融,自覺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
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司法審判工作的“綱”和“魂”。張軍院長特別強調,審判理念現代化的根本,是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自覺融入審判執行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并要求堅持能動司法理念、“抓前端、治未病”理念、雙贏多贏共贏理念、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理念。
習近平法治思想貫穿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升華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早在20世紀80年代主政正定時,習近平總書記就開始重視法治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在一份公開的習近平擔任正定縣委書記時制定的文件中,法制教育就已經被寫入其中,“加強法制宣傳,搞好綜合治理”“增強人民的法制和道德觀念,人人爭做遵紀守法的模范”。河北法院將始終恪守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靈魂,把厚植黨執政的政治根基落到實處。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切實增強“從政治上看、從法治上辦”的意識,緊盯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等黨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做實能動司法,努力做到黨和國家事業推進到哪里,法院工作落實就跟進到哪里。樹立“如我在訴”意識,牢牢把握“公正”這個根本要求,積極回應“效率”這一人民期盼,實現案件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相統一,在做實一件件民生“實事”中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到實處。加強法治理論研究,重點圍繞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等加強理論研究,堅決抵制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等錯誤觀點和政治陷阱,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信、底氣和定力。
二、堅持辦理與治理并重,抓實訴源治理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成為“訴訟大國”,并要求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于加強訴源治理 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的意見》,“訴源治理”正式上升為國家社會治理領域的重要制度安排。張軍院長反復要求,“把訴調對接的‘調’向前延伸”“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類案多發高發”等,就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的內在要求,是符合社會治理規律、促進社會治理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的重要舉措。
加強訴源治理,是融入社會治理、減少矛盾糾紛進入法院的“第一道防線”。河北法院在長期實踐中形成聞名全國的“廊坊經驗”,于訴內抓好司法調解、案結事了,于訴外抓好指導民調、多元解紛,推動實現“訴訟內減少申訴、上訪,訴訟外減少糾紛、訴訟”兩個良性循環,曾先后6次在全國性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被推介?!袄确唤涷灐眰鞒旭R錫五審判方式注重調解的紅色司法基因,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法院模式,歷經了興起、沉寂、重塑、百花齊放四個階段,已在燕趙大地上蓬勃生長,涌現出承德“三個一”工作機制、雄安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機制等。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20周年,河北法院將在源頭預防、多元解紛、止訟息爭上持續發力,讓“廊坊經驗”不斷迸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積極融入黨政主導的訴源治理大格局,緊盯“源”這個核心,主動向黨委、黨委政法委匯報,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溝通協調,以省人大常委會對《河北省多元化解糾紛條例》執法檢查活動為契機,推動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司法推動、法治保障”的訴源治理大格局。有力推動各方協調聯動,加強與“總對總”合作單位信息共享、數據對接和協同治理,統籌做好“分對分”“點對點”在線訴調對接工作,凝聚訴源治理強大合力。加強對人民調解業務指導,充分利用人民法庭功能所有鄉鎮全覆蓋的優勢,會同司法行政部門,支持在糾紛易發多發領域創新發展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調解組織網絡,真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做實司法建議工作,認真落實《關于司法建議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通過審判執行態勢分析研判,善于發現苗頭性問題和共性問題,敏于發現案件背后的深層次、源頭性的社會治理問題,提出完善監管、健全制度的高質量司法建議,緊盯不放、抓好督促落實,促進將問題化解于無形、將糾紛在前端妥善解決。
三、堅持審判與管理齊抓,夯實案源治理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紙判決,或許能夠給當事人正義,卻不一定能解開當事人的“心結”?!靶慕Y”沒有解開,案件也就沒有真正了結?!皩徖戆讣辈⒉坏韧凇敖鉀Q糾紛”,后者要求我們必須立足矛盾實質性化解,用最優質量、最高效率、最佳效果處理好案件,防止“一案結而多案生”。張軍院長專門要求將“案件比”作為推進審判管理現代化的核心指標,特別強調最優的“案件比”是1:1,老百姓的一個糾紛,進入訴訟程序后如能一審案結事了,則辦案質效最高,司法資源投入最少,當事人感受最好。
加強案源治理,是推動案件質量提升、實現增量下降的“第二道關口”。守住這道“關口”,需要科學高效的司法審判管理,妥善處理好司法需求與司法供給的關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部署,自7月1日至9月30日在全國法院開展審判質量管理指標體系試點工作。在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大力支持下,河北法院被確定為試點法院,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目前已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全省法院審判質量管理指標評價辦法(試行)》,認真組織測算近年來各項指標運行情況,為試點工作評估做好充分準備。河北法院將認真落實“一個糾紛一個案件”理念,在減少“案中案”“案生案”上下功夫,最大限度為糾紛“畫句號”。以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明責”,堅持以黨的領導責任統領、壓實司法審判責任,落實落細審判組織法定職責、上級法院監督指導責任,明確審委會、院庭長、合議庭、獨任法官各環節、各方面責任,用足用好提級管轄、再審提審機制,將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裁判轉化為參閱性案例、典型案例、司法建議等,促進作出的每一件司法裁判更加公正、高效、權威。以開展試點工作“管案”,堅持全省各級法院“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始終強調質量優先,統籌兼顧效率和效果,對各項指標運行情況綜合分析研判,查找問題和癥結,有針對性地提升弱項指標,實現審判質效提升。以做實全員績效考核“管人”,牢固樹立信任不能代替監督、考核就是監督的理念,將政治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實績導向貫穿考核工作全過程,科學評價干警的“顯績”和“潛績”,進一步壓實部門領導的考核主體責任,推動“管案”和“管人”兩套指標互為補充、相輔相成,激勵廣大干警真抓實干。以強化信息化建設“賦能”,堅持問題意識、服務意識,以實用導向持續提升轄區系統集成應用水平,重點推進跨層級辦公系統協同應用、檔案數字化管理運用等,為優化審判管理、提高審判質效提供戰略性、技術性保障。以做實執源治理“增效”,在立案、審判時更多著眼于勝訴人權利實現,在一二審、調解時充分顧及后續可能出現的執行問題,為“切實解決執行難”打下扎實基礎。
四、堅持預防和化解聯動,深耕訪源治理工作
信訪工作是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涉訴信訪是檢驗解紛效果的“晴雨表”,更是反映群眾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的“風向標”。張軍院長也特別指出,信訪都是群眾的揪心事,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平臺。做好涉訴信訪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前端做好“預防”工作,將案件辦理扎實,并做好判后答疑、釋法明理,及時解決涉訴信訪苗頭性問題,努力“讓案件不成訪”;同時還需要后端做好“化解”工作,實現“初訪大量吸附、重復訪大量降低”。
加強訪源治理,是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守住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河北地處京畿要地,承擔著拱衛首都安全、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今年以來,河北法院認真落實最高人民法院“有信必復”要求和省委決策部署,研究制定系列文件,涉訴信訪形勢逐步好轉。建立健全判后答疑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標準化機制,將未成“信”、未成“訪”的當事人疑惑消解在各個流程節點,完善申訴案件審查化解程序,實現申訴聽證(詢問)、刑事申訴律師代理“兩個全覆蓋”,促進矛盾化解。推動信訪工作規范化,統籌涉訴信訪、涉執信訪以及群眾來信、大法官留言辦理等各類信訪辦理職責,明確歸口管理,規范工作流程和辦理方式,強化首辦責任,將初訪化解到位;學習推廣“浦江經驗”,落實領導干部接訪約訪下訪、第三方參與涉訴信訪化解等制度,集中攻堅一批重復信訪問題。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用好黨委統一領導下的信訪聯席會議機制,完善信訪風險評估預防機制,準確做好涉訴信訪終結工作,堅守法律底線,針對纏訪、鬧訪、無理訪等行為依法嚴厲打擊,樹立鮮明導向。推進信訪工作信息化,整合來信來訪、案件評查、信息交流等平臺,加快建設涉訴信訪電子檔案庫,定期對信訪數據進行定性、定量和趨勢性分析,及時對立案、審判、執行工作提出有針對性、預見性和建設性的對策建議,促進信訪源頭改善。
五、堅持黨建和隊建共進,打造高素質燕趙法院鐵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關鍵在人。今年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用“十三個堅持”集中概括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深刻闡明了黨的建設的根本原則、科學布局、價值追求、重點任務。張軍院長反復要求,一體推進、融合抓實政治建設、業務建設、職業道德建設。人民法院是黨領導下的國家審判機關,既是政治性很強的業務機關,更是業務性很強的政治機關,我們必須堅持以黨的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業務建設、職業道德建設,以隊伍建設新成效詮釋“對黨絕對忠誠”。
今年以來,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結合主題教育,著眼中基層法院隊伍建設,自4月部署開展中基層法院領導班子情況集中調研暨換屆“回頭看”以來,各調研組深入全省12個中院和176個基層法院,聚焦領導班子結構、整體功能和班子成員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全面梳理短板弱項,找準問題癥結,指導中基層法院樹立能動司法意識,推動實現領導班子結構優化、整體功能提升。河北法院將充分運用好調研成果,嚴格落實各級法院黨組主體責任,不斷健全全面從嚴管黨治院體系,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燕趙法院鐵軍。進一步完善黨員干部理論教育培訓長效機制,依托“人民法院大講堂”“河北法院大講堂”、河北干部網絡學院、法官學院培訓基地等平臺載體,引導黨員干部學深悟透,不斷增進思想認同和理論認同。增強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大力實施“黨建引領工程”,積極開展黨建創新案例評選活動,健全黨建考核體系,明確黨組、機關黨委(黨總支)、黨支部黨建工作責任,切實增強做好黨建工作的職責意識、內生動力。優化干部選育管用,認真落實《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注重年輕干部培養,積極協助地方黨委組織部門做好領導班子配備,形成個體強整體優、老中青相結合的干部隊伍梯隊。筑牢拒腐防變堤壩,堅持嚴管就是厚愛,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狠抓“三個規定”如實填報,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
使命重在擔當,實干鑄就未來。河北法院將錨定審判工作現代化目標,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確保優質高效完成各項審判執行工作任務,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