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在這芳草萋萋、花香飄逸的美好初夏,燕趙大地迎來了全國各地法院文化界的大咖們,可謂群賢畢至、勝友云集。
《人民司法》雜志社舉辦“天平杯”有獎征文活動已歷七屆,活動搭建了東西匯聚、南北交融的文化平臺,對引領法院文化建設,繁榮法院文藝創作、弘揚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共識,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全國法院一年一度的的文化盛事。
非常有幸,《張梅的幸福觀》榮獲本屆“天平杯”一等獎。張梅是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是一位從基層成長起來的法官。去年,她入選黨的二十大代表。消息一經確定,李芹主編第一時間向我約稿,我們第一時間深入下去,全方位采訪了她的親屬、朋友、同事以及當事人,挖掘了這位從土里刨食兒的農家走出來的基層法官,是怎樣在平凡的職業生涯中,一步步成長為黨的二十大代表的;提煉了她身上具有中基層法官代表意義的共性特征,以及一名新時代法官的社會價值和法律價值。這次能夠榮獲沉甸甸的大獎,得益于張梅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的特殊身份,得益于張梅作為一名普通法官的法者仁心,以及把當事人當做父老鄉親的為民情懷,得益于《天平》編輯部老師們給予我們的指導和大力支持。
通過《天平》這個平臺,我向許多優秀作者學習了很多講故事的好方法。法院作為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處在化解糾紛的“風暴眼”,各種案件背后體現的都是人性、利益和情感的糾葛,本身就是新聞和文藝寫作的富礦,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除了黨代表張梅,《人民法院報》和《天平》還宣傳過雙百政法英模、鹽山法院執行局局長李立華,全國審判業務專家、河北高院刑二庭庭長陳慶瑞,全國法院先進個人、固安法院柳泉法庭原庭長馮國生等優秀典型。近幾年來,河北法院涌現出大量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故事,除了這些先進人物,更多的法院干警可能沒有那么顯赫的榮譽,但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面對家長里短、單調瑣碎的工作,融合法律的專業判斷與人民群眾樸素的公平正義觀,在每個跟老百姓打交道的細節中,體現司法的溫度;堅持能動司法,圍繞公正與效率,用每一個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案件,鑄造起自己的職業豐碑。我常常被他們感動著,被這些故事感動著。
就是這些人,以他們日用而不覺的工作,創造出一個個不平凡的成就。河北法院幾年來亮眼的工作成績也多在《人民法院報》或《天平》刊登過:最高法院青年法官(雄安新區)實踐基地的實質化運行,與國家體育總局共建 “冰雪運動法律問題研究(張家口)基地”,跨區域集中管轄的雄安中院環資庭設立,全國首家長城文化保護法庭,以及父母拒絕成年子女“啃老”案等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案件……
作為一名法院新聞宣傳工作者,講好法院故事、傳播法院好聲音,既是我個人的熱愛,更是我份內的責任,而河北高院黨組對新聞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構建大宣傳格局,則是河北法院新聞宣傳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力。河北高院黃明耀院長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多次對新聞處工作進行批示,就具體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河北法院大力加強宣傳,立足服務大局,著眼形象培樹,堅持內容為王,注重議題設置,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與主流媒體溝通,推出一大批宣傳亮點工作經驗。同時主動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追求創新、破圈傳播,致力打造新媒體矩陣,推出《奔跑吧!法院人》等多個10萬+原創作品,河北高院微信微博多次榮登中政委和全國法院新媒體榜單,進入全國法院政務新媒體第一方陣。
法治滋養文藝,文藝弘揚法治!《天平》是河北法院人非常喜愛的文化宣傳陣地,在總社領導和編輯部老師的培養下,河北法院已經形成《天平》不小的作者群。我也是作者之一,同時我也是她的“鐵粉”,不只是因為我是宣傳工作者,也不只是它刊發過我的宣傳作品、我的散文和畫作,更因為《天平》的厚重和編輯們通過每一個電話、每一條微信、每一段文字傳遞出來的雅致、自信與美好。每當工作疲憊之時,或精神需要充電之際,常習慣于隨手拿起案頭一本《天平》,讀幾篇同仁們的感悟,抑或賞析幾頁書法、畫作,沉浸于與知己交流的默契,感受歲月靜好的審美,得到精神的滋養,又成為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作為法院的新聞宣傳人,面對多元、多樣、多變的社會熱點和公眾關注,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新的起點,不負《天平》的厚愛,發揮高院新聞處的工作優勢,繼續加強與《天平》的溝通,挖掘河北法院好故事,繼續提煉河北法院司法實踐中的好題材,創作出更高水平的精品力作,讓文化的燈火照亮更多的人,讓文化的力量啟迪更大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