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述:邢臺市襄都區人民法院法官 韓鑫
整理:河北法制報記者 李勝男
“案結”是基礎,“事了”是目的,這是我作為一名基層法官,每天都在追求的目標。
案子沒有大小之分,只要事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就是“大案子”,就需要法官盡全力去辦理。在法院工作二十多年來,面對百姓的殷切期盼,我每時每刻都在思考,如何以司法溫暖體現為民情懷,怎樣才能以真情調解解開百姓心結。
那天,我收到了一起特殊的離婚糾紛案。被告李某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原告王某認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要求離婚。雙方因為是否離婚和財產分割存在重大分歧,此次已是原告第二次起訴離婚,雙方曾在第一次離婚訴訟中纏訴一年之久??此坪唵蔚碾x婚糾紛,卻不能簡單判決。
“如果離婚,本已生活困難的被告將面臨更加艱難的生存困境,但也不應以夫妻扶養義務限制原告王某行使離婚請求權?!蔽揖C合考慮認為,辦理該案既要嘗試維系感情、修復關系,又要對雙方實際困難和財產分配進行充分考量,還要準確適用法律,堅持做到分析透徹、情理交融。
面對滿腹委屈的王某和無助的李某家人,我反復向雙方當事人釋明處理離婚糾紛的有關法律規定,強調應對李某離婚后的生活給予充分保障,以及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都應該得到法律保護的法律原則。
庭后再次組織調解時,原告要求帶著上小學的女兒來跟我見面。隔壁辦公室剛參加工作的同事詫異地說:“這是要帶著孩子來給咱們法院施壓吧?”而我覺得,這會是一個打開當事人心結的好機會。
下班后,我到超市自費為孩子挑選了女孩子喜歡樣式的書包和文具。第二天,原告帶著孩子來到法院,我把書包文具送給孩子,并耐心地為孩子做正面疏導,引導王某樂觀生活,好好照顧孩子。聽著我充滿關懷的話語,原告王某“破防”,流著淚講述了她婚姻的不幸,和對孩子未來的希望。她在離婚過程中流過無數次心力交瘁的眼淚,而這一次,她的眼淚中終于有了光,這光中有她對法院工作的感激和信任,也有了帶著女兒開始新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經過我與當事雙方反復勸說和深入探討調解方案,雙方家庭放下了偏執意見,均同意離婚,并就孩子撫養和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達成了一致意見。鑒于具有人身屬性的意思表示不能代理的法律強制性規定,在充分調解并妥善安置后,法院依法作出一審判決,原、被告離婚,雙方按份額分割夫妻共同財產。原告、被告及雙方家人均表示服判息訴,表示法院對案件的處理方案得當。至此,一場事關雙方家庭劍拔弩張的離婚糾紛得以妥善解決。
該案的成功解決證明了家事案件雖然繁瑣細碎,但事關家庭幸福和社會穩定,需要法官運用調解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尋求解決糾紛的途徑,更需要法官基于對現實生活深刻的理解作出最為妥帖的法律解釋,作出符合法理、事理、情理的判決,從而彰顯司法公正,贏得司法公信,真正實現案結事了。
進入法院工作后,有汗水也有收獲,我很幸運能進入法官這支隊伍,能夠通過在審判崗位上的默默耕耘成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今后,我將牢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人民法官肩負著的人民的期待,與一代又一代優秀基層人民法官一道扛起播灑法治陽光的使命,將法院人的為民情懷傳承下去。